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五阶段
前言

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一般会产生很多心理和躯体的反应,并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一般来讲,癌症患者通常会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沮丧期和接受期五个心理阶段。不管是家属还是患者,都有必要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过程,以便克服不利于治疗癌症的情绪发展,家属可更加细致了解和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陪伴和帮助患者做好心理支持。
第一个阶段是初次得知诊断结果后,患者会思维混乱、紧张焦虑、恐慌惧怕,内心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为什么会是我呢?我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甚至会去不同医院检查咨询,期待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表现是人们在面对创伤或打击时的一种正常应激和保护反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恐惧、缓解痛苦,是适应变化的过渡期,但此阶段时间不宜过长。
这个时期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多次疑问要耐心给予肯定回答,和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患者家属在此时期需要多陪伴、关心患者,给予其情感支持,提高患者安全感。
经过一开始的否认阶段之后,患者会出现哭泣、烦躁、愤怒等,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拒绝治疗、发脾气等冲动性的行为,这个时期的患者很敏感。
此时期医生需及时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异常的原因。患者此时需要更多的理解,患者家属需要理解患者的行为,耐心听他们反复诉说,多给予他们安慰和发泄的空间和时间,尽量帮他们看到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这个阶段的患者心情逐渐平静,依从性良好,求生欲很强,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医护人员抱有很大的希望,期盼自己可以被治愈或病情可以被控制不再发展,对于他人的劝慰很容易接受。
这个时期医生需及这个时期家属需要注意维护患者自尊,多鼓励患者,增加其信心。
第四个阶段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很上心,但抗肿瘤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医疗费用,甚至病情复发,身体很不舒服,也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这个时候患者常会出现沮丧、抑郁、孤独、伤感、无助等情绪。
这个时期的患者需要的心理支持更多是家人的陪伴,家属需要与患者加强交流,鼓励患者倾诉、发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鼓励其增加社交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包容和关爱,如果可以,让其发展适当的兴趣爱好,缓解孤独感。
这个时期的患者通常已经经过了激烈的内心挣扎,对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患者的心境在这个时期会变得平静,积极配合治疗,但这个时期也可能会因为医疗花费较大等而产生内疚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会经历这五个时期,不同患者心理变化各阶段的发生顺序、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接受的快慢程度也不尽相同。当患者感到自身情绪失调,要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担忧,不要独自默默承受,必要时要积极接受心理疏导,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陪伴等心理支持,使患者走出癌症心理的阴霾,获得更多勇气和积极心态,重启正常的生活。
内容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YeHVMtFBJ1NKufUgqyL3rQ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